神龙架导游词

时间:2025-08-06 22:18:09
神龙架导游词

神龙架导游词

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,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,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,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。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神龙架导游词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神龙架导游词1

有这样的一个地方“山脚盛夏山顶春,山麓艳秋山顶冰。赤橙黄绿看不够,春夏秋冬最难分”。这就是神秘而古老,复杂而多样的神农架。我是今天带领大家去探索神秘的神农架的导游。这位是咱们的司机师傅。周师傅是这条路线的老师傅了,所以大家大可放心的听小廖为大家讲解。在这里先代表我们旅行社感谢大家的到来,同时代表神农架林区的人民欢迎大家的光临,希望大家在我的带领下能玩的开心,吃的舒心,住的放心。现在进入主题,给大家介绍古老的神农架吧。

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,管辖5镇3乡和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,以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,一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,一个国家湿地公园,林地占85%以上。是我国唯一一个以“林区”命名的行政区。远古时期,神农架林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,经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提升成多级陆地,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,神农架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级的.东部边缘。有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。区内山体高大,由南向东北逐步降低。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。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。神农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,既今天的大小神农架,到现在则指整个神农架林区。因这特殊又另具一格的地势,神农架还有个十分气派的称号“华中屋脊”,这个称号则得于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,其海拔为3105.4米,是华中第一峰。

好了,各位朋友,现在呢我们已经进入神农架的景区了,请大家做好准备,我们马上就要开始我们的穿越之旅了,今天第一个景点就是神农坛。

现在我们所在的神农坛风景区位于神农架旅游区南部,是神农架旅游的南大门,虽然这里面积不大,但是它是整个神农架景区的核心部分。神农坛是集中展示神农架始祖业绩与功德,并集珍惜古老树种及科研为一体,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,四周群峰争奇,纳群山之灵气,容百川之秀丽。景区分为古老植物园,千年杉王,祭祀广场等部分,还有反映神农风情的篝火晚会可供观赏。

170万年以前,地球经历了第四纪冰川,神农架许多地方没有被冰层所覆盖,很多珍稀物种才得以幸存。而我们的植物园里集中了一批古老,珍稀,濒危的植物物种。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“中国鸽子树”的珙桐,二级保护植物大果青杄,连香树,银杏等,还有珍稀药材“头顶一颗珠”“江边一碗水”“七叶一枝花”“文王一支笔”等等。

苍皮溜雨四十围,黛色参天两千尺”,杜甫的这首诗也许就是对前面的这棵杉王的最好写照了,这株铁坚油杉的树龄已在千年以上,它历经沧海风霜,至今仍然巍峨挺拔、昂首云天、枝叶繁茂、葱茏劲秀,主杆坚似青铜,古时人们为了祭祀神农求福免灾,曾在古杉的基部略加修凿,供奉神农金像,一时香火鼎盛,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,铁尖杉伤口愈合,而金像也被大树裹在肚里了,古杉虽历尽劫难,却保持着盎然生机,有着顽强的生命力,这是生命之树是不老的象征。神树高36米,胸径2.047米,胸围7.5米,材积88立方米,蔽阴面积120平方米,至少六人才可合抱,当代书画家钱绍武先生称它为杉王,并撰杉王颂立于树旁。

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广场就是祭祀广场了,它是专供炎黄子孙缅怀先祖,祭祀神农,祈求神灵赐福的地方。说起神农氏,就不得不说说他的丰功伟绩了,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。他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发明家,他善于用火和发明了原始农耕等等,她的许多发明创造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留下了辉煌的篇章。我们现在所处的祭坛分为天坛和地坛,巨型神农塑像像牛首人身,坐落于“二象抬驼”的苍翠群山之上,他以大地为身躯,立于群山之中,向上望去,炎帝双面微启,似洞察四间万物。头上两只牛角是根据传说的“牛首人身”而来的,其实实际上牛角是古代农耕部落的图腾。神像高21米,象征祖国21世纪蒸蒸日上,宽35米,与高加起来是56米,象征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。连接天坛和地坛的是草坪与墀阶,其布置风格是根据古代皇家行走而来。中间是天子所走,两边为大臣所走,又有左臣右相之分。两边的墀阶全都是九的倍数,从下至上分别是一九、八九、七九、六九和五九,一共是243步,它分成了五个含九阶段,又有九五之尊之意,说明炎帝神农氏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早已被奉为至尊。墀阶下面是地坛,是供一般平民祭祀的,前面设有九鼎八簋,香炉和功德箱。每个炎黄子孙均可在此祭祀神农,祈福免灾。在祭坛内有八幅壁画。表明了炎帝一生的功绩。我们现在来一起到祭坛祭拜一下这位伟大的始祖吧!

神农架之旅即将结束了,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几天行程,在旅途建立起的真诚友谊,已使大家情投意合,难舍难分,这里我要特别干净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,使得我们的旅行才得以完成,同时,对我的服务不满意的地方,我表示抱歉,希望大家谅解。希望以后有缘再相见。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。让神农架的“神秘之旅”给你美好的回忆。

神龙架导游词2

女士们、先生们:

你们好!

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被称为华中屋脊、绿色明珠的神农架原始森林。

神农架在湖北省的西部,最早是一座山峰的名称,而后是一个山系的总称,如今是一个行政区——神农架林区的简称。神农架林区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行政区,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,人口7.9万人。

神农架群山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,境内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50.4米,号称"华中第一峰",最低处石柱河谷海拔仅398米,平均海拔1700米,有3000米以上高峰六座,所以人们又称神农架为"华中屋脊"。

神农架境内奇峰竞立,异洞遍野,更保存有对神农架的气候特点作了形象的描绘:

山脚盛夏山岭春,山麓艳秋山顶冰。神农架因有好的原始森林和古老珍稀的生物物种,加之宜人的.气候条件,因而被人们称为"森林公园"、"自然博物馆"、"科研基地"、"避暑旅游胜地"。尤其令人称奇不已的是神衣架多次发现和捕捉到各种"白变动物"如白熊、白金丝猴、白獐、白鹰、白苏门羚、白松鼠、白雕等。

神农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不仅孕育了优美的自然景观,而且在原始洪荒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中,还隐藏着不少珍禽异兽。更有那被誉为世界之谜的"野人"。"野人"在我国的传闻中由来已久,传说"野人"抓住人后先是一阵狂笑,直到笑得昏过去,等醒来之后,再把人吃掉或背走。人们为了猎获"野人",进山时在手臂上套上竹筒,一旦被"野人"抓住,在它笑昏过去之后,便迅速将双手从竹筒中抽出,将"野人"抓获。在距今三干多年前,我国就有人捉到一对"野人"献给周成王,周成王称其为"川狒狒"。春秋战国时期,生活在神农架比邻的秭归,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就把"野人"比作 ……此处隐藏20154个字……九湖等的四季景色串成一线,观赏效果非常好;看完才明白,所谓的4D,其实就是3D的图像外加座椅动作或大厅环境的风、气等配合,总也算过了一把高科技的4D瘾。

接下来参观大鲵园。大鲵,俗称娃娃鱼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是神农架地区特有的鱼类。她的生长需要特殊的环境,一需海拔高、氧气足,二需水质干净;大鲵全身通黑,正躲在水中的石缝里纳凉。据饲养人员说,每年农历8月,大鲵就发出“娃娃”一样的叫声,阴森恐怖,不过大鲵很温顺,不具备攻击性。据说,现在的深山小溪里,仍能找到稀少的野生大鲵,路边饭店有偷偷兜售给游客开荤的,每斤要100元;当然也有养殖的,价钱就一落千丈了,可见出身不同,价格便会差别很大。

景区还可远观到“龙头寨”,叫一个“寨”字,实则一处高耸的山峰,直插蓝天白云中,形似龙头而得名,无人居住;路边随处可见细碎的野花儿,有的在动物展厅见过图片,能记得上名字,有的很陌生,但朵朵都很清秀、漂亮;据说野生山核桃树不少,但游客身边能看到的结果的不多,我却有幸在浓密的枝叶间拍到一堆未成熟的山核桃,很是兴奋;溪边树干上,偶有为小鸟儿栖息而建的小木屋,一对儿小鸟恋人在溪边青石上嬉戏,见被游客发现,使个眼神儿,不约而同飞起来,跃上树梢,飞远了;崖壁上一只一只的木质小屋是“蜜蜂的家”,神农架景区,包括里飞舞的蜜蜂,名字叫做“中华蜜蜂”,当地人称为“野蜜蜂”,个头小,花蜜自然比国外引进的、也即各地常见的大蜜蜂产的花蜜要甜很多......

阵阵山风吹来,随着日头西沉,越来越凉爽了,空气里仿佛有水汽撒到肌肤上,清爽怡人;行在景区,搜索着记忆里有关炎黄子孙和神农氏采药救民、传播农耕文化的传说,似乎神农架的天空更晴朗了,的云更清淡逍遥了,这次旅游也更深厚更有价值了。

神龙架导游词15

游客朋友们,大家好,大家一路辛苦了。我是你们的导游张芳,大家叫我张导就好了。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周师傅,他有多年的驾驶经验,大家可以放心乘坐。接下来的几天就由我和周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。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问题、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出,我们将尽力满足。最后希望大家能玩的开心,吃的放心,住的舒心。

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被称为“华中屋脊、绿色明珠”的神农架原始森林。神农架在湖北省的西部,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,人口7.9万人。神农架群山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,境内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50.4米,号称“华中第一峰”。神农顶的天气一日多变,年平均气温7.9℃,7月极端高温20℃。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为冰雪期。这里有金丝猴、白熊、苏门羚、毛冠鹿等珍稀动物出没。冬春寒风凛冽,白雪皑皑;秋天雨雾蒙蒙,冷风呼啸;夏日风和日暖,云淡天高。此时大家一定想登临神农顶,去体验一下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'感觉吧。

从神农顶往前走3公里,我们就可以来到被誉为“神农架第一景”的风景垭入口处。沿石阶而上,穿过一片箭竹林,就可以登临风景垭口。风景垭原名巴东垭,在1970年以前是巴东与房县的界垭,1981年地名普查时发现其与小神农架相邻的巴东垭子重名,更名为“风景垭”。风景垭海拔2785米,她北连麂子山,南临下谷坪,西北接大窝坑和珙桐林,东眺望农亭与神农顶。

我们现在来到燕天景区的第一站天门垭。天门垭海拔2328米,距红坪12公里,西南临东沟、号房,东北与燕子垭对峙,垭两侧危崖叠石,青松、红桦、紫杉、山花杂生其间。209国道从垭口穿越南北,是湖北省境内国道公路的最高点。每当晴天清晨,云雾弥漫或阳光斜射时,云雾穿过山口,山口若隐若现;阴天,云雾终日不散,汽车白天同过时还要亮灯鸣号。由于市场云遮雾绕,登临此垭如上云天,得名“天门垭“。每当雨后初晴,刘享寨西麓的紫竹河谷地带便会风起云涌,有的壮如暴发的山洪,有的似从天而降的瀑布,滔滔不绝,汇入云海。有时云海之上回悬起一轮五彩光环,长则2小时以上,短则1刻钟左右。它行似彩虹,点缀在天幕之中,五彩分明,色调柔和,仿佛是一台缓缓滚动的佛辇。当佛辇把人们或物摄入光圈之中,人影便若隐若现,头上闪着金光,就像是佛祖再世、神仙显灵。这就是“佛光”。在天门垭以北的山峰,就是燕天景区的最高峰刘享寨,海拔2575米,面积3平方公里。刘享寨山势魏延,石峰耸立,灰白色的石柱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。相传,明末清初,联明抗清的大顺右果毅将军刘体纯的儿子曾在这里立寨设防,以便与驻兵房县的郝永忠、兴山的李来亨以及驻兵长峰(今堆子、下谷、九湖)的农军刘体纯部互为犄角以抵御清军。后农军和南明军失败,刘享寨被毁。

离开天门垭,经过刘享寨,我们就来到燕子垭。燕子垭是一海拔2200米的垭口,209国道穿崖纵贯,崖上松杉土翠,红桦披锦,远看山崖旁两翼山岭,似飞燕展翅,因邻近有著名的燕子洞,得名“燕子垭”。燕子垭是人造壑口,当年为使209国道贯通,有被称为一百单八将的108个工人,每4人1组,日夜两班工作,用50多天的时间在这里打了27个爆破竖井。然后将每口竖井都灌满炸药,其间正垭口的一口竖井装入炸药7500公斤。爆破这一天,只见启爆电机一转动,顿时声震长空,岩石四分五裂,飞沙走石,呼啸而过,有排山倒还之势。爆破之后,就出现了这一人工壑口。

燕子垭的一边有步游栈道通向燕子洞。燕子洞是燕子垭标志性景观。在神农架有一种“短嘴金丝燕”,它们就栖居在神农架燕子垭的燕子洞。

游客朋友们,,我们现在就进入了被称之为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神农架古盐道。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曾写下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脍炙人口的诗句,神农架就有这样的“蜀道”,这就是被学者们誉为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神农架古盐道。清朝中叶以来,不少游民进入川鄂边界谋生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四川烦运“私盐”来湖北进行交易,为了避开官方的缉私,盐商多从神农架往返,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条沟通川东、鄂西的神农架川鄂古盐道。神农架古盐道沿途穿越密林深谷、旷野平坝,宽敞之处可以行车,险峻之处则“心频惊而畏缩,足将进而趑趄”、“雾从人面起,云自马头生”。

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,我们来到了兰英寨。相传薛刚反唐时,为逃避官府,携侄儿薛蛟直奔大九湖而来。谁知行至官封口,竟被一位女将拿下,这就是早已在此落草的山寨女王纪兰英。纪兰英见薛刚年轻英俊,武艺不凡,求薛刚留居山寨,后来二人结为夫妻。故得名“兰英寨”。兰英寨海拔898米,地势非常险要。进入山口,可见山岩壁立,仰望天空,成窄长一片。山上的小径正对寨门,两旁悬崖峭壁,中间寨堡高筑,好个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地。寨内有一个大洞,是驻兵守寨的好地方,洞口筑有一高台,是守寨的了望台,登高远眺,可观数十里之外。寨洞左侧有一天然石柱,上下与岩壁相连,中间呈圆柱状,传说当年薛刚和纪兰英常在次栓马,故称“栓马桩”。兰英寨是神农架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、最为壮观的古寨。考古专家认为,兰英寨的历史并没有传说的那样久远,应该是在明末清初白莲教起义时留下的遗迹。

好了,我们的神农架之行就要结束了,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。在这短短的几天,大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谢谢大家带给我的快乐!一路上如果我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尽管提出,以便我日后提高。我也期待我们的下次再见。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!

《神龙架导游词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